close

國語第十二課是琹涵的「書信」,一篇說明文,以我的習慣上起課來,總是少了那麼一點感覺,提問時難免比較失去動力,即使一樣使用學習共同體的提問教學,拼命的鼓催內力,就是打不出好拳,比較索然無味。

這時恰巧遇到英語課需要使用電腦教室調課,昭銘老師又剛好這節要開放教室觀課,那當然要去看看昭銘老師的「提問」和「學習共同體」操作。因為課文正好是我們之前討論過的「帶來歡笑的迪士尼」,傳記式的文章。這節觀課很熱鬧,幾乎社群的老師都到齊了。

2013-12-12 10.44.41.jpg  

昭銘老師採用學習共同體四人一組(兩組六人)共同討論,一進到教室討論的氣氛很熱烈,以我的標準來說有點吵,但四人討論的優點是可以更接近「討論」,我目前在班上運用的兩人一組比較像是「對話」。

2013-12-12 10.41.38.jpg  

昭銘請學生念課文的方式很特別,播放cd,讓學生跟著一起念,但是又要求學生要有自己朗讀的風格。他對學生說:「輕聲的念,要有自己的style!」「現在請oo同學為我們示範一段課文...」每個學生享受在自己輕聲朗讀的聲音裡,乍聽之下,有點混亂卻不吵雜。

2013-12-12 10.41.44.jpg  

上課的過程,每一個提問的空檔,都可以看到昭銘老師遊走在各組中間,提醒沒有參與討論的同學加入討論,或指導學生再次留意問題的內涵,不要只是照課文回答。學生回答的方式也和我不同,有時是各組輪流推派,有時是老師指定上課分心的孩子發表,都是個人來代表組別回答問題,優點是孩子必須「獨自」一人說給全班聽,而我目前實施的兩人一起舉手發表則是會有「依賴夥伴」的安全感,我想自己班上應該是可以獨立的時候了!

2013-12-12 10.43.30.jpg  

參與討論、分享,昭銘老師的教室還多了一種聲音~「掌聲」,只要同學發表完,全班都會給予3-5秒的掌聲。所謂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,每一個班級的狀況、每一位老師的風格本來就有很大的差異,一個學習共同體的理念下,可以有不同的操作,但是在這些教室中都可以看見每個孩子的參與。只是一堂課的觀課,其實就可以發現哪些孩子在傳統課室中視容易被忽略的一群,但他們在這樣討論式的課堂中,獲得了討論、發表與掌聲。

回到班級自己接續著上「書信」這課,馬上採用四人一組,段落大意的提問討論,咦?很流暢呀!習慣兩人論後轉成四人討論,發表和記錄自然而然就有人挺身而出,今天觀課後,我的教室也多了.......掌聲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u501 的頭像
    ju501

    港坪國小六年二班班級網頁

    ju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